第16节(1 / 2)

让她来说,分家就是迟早的事,要是都按照老规矩来,这个家还不一定闹成什么样儿呢。像林家就是早早的分了家,现在家民和他两个哥哥不也处的挺好。

玉米面饼子又软又甜,搅了一上午的黄泥的李婆子累的要命,几大口就咽下去一个饼子,听李红英抱怨,她咽下嘴里的饼子,鼻子哼出一声气来,“……就你能,家民大哥又不是你大哥,还能说用就用,你在粮站的工作本来就是人家解决的,现在盖个房还要上门去麻烦,真把我们当成打秋风的穷亲戚了。”

赵卫红也道,“家里还没阔到盖砖房的地步,先盖个土房子住着,等以后光景好过了,估计娃们也都大了,到时候再盖砖房也不迟。”

在盖房这事上,她不闹腾就算通情达理了,出钱给老三盖砖房,怎么可能?老三两口子又懒又馋的,能攒下多少钱,用的还不是老两口的棺材本,至于李保国的工资,除了每个月给老两口的几块钱,其余的都在她手里捏着呢,想要再往里贴钱,门都没有。

李梅梅嘿嘿笑了两声,扬着一张小脸,信心十足的道,“等我长大有钱了,给咱家盖两层小楼,要盖的比县城供销社还要大,让娘和奶天天吃肉,年年都穿新衣服。”

听得噗嗤一声,周桂花先笑了出来,仿佛是在嘲笑李梅梅的不自量力。

赵卫红白了她一眼,又笑眯眯的对李梅梅说道,“那娘就等着享咱小妮儿的福了。”

娃有这个想法,就要鼓励,千万不能打击。

李红英乐了,伸出手点着李梅梅的脑袋,“娘,你看小妮儿真会说话,一看脑袋瓜子就聪明,说不定能考上中专,要我说,这女娃娃养成材了一样不差,你以后对几个妮儿好一点,别老骂她们赔钱货,男女都是接班人嘛!”

“去去去,吃饭还堵不上你的嘴。”她咋就对那几个赔钱货不好了,一口吃的都没缺,老大那个缺心眼的要送她们去上学,她不也没拦吗?咋就偏心了。

要李梅梅知道李婆子是这么想的,一定会跳出来说,您还不偏心呢,这心都偏到胳肢窝了,包子为啥能长的胖,那是因为好东西几乎都进了这馋猫的嘴了。要不是她没放在心上,指定也和三姐四姐一样不待见她奶。

下午走的时候,李红英和李卫国偷偷往李婆子的枕头底下塞了钱,等到发现的时候,这两人都走远了,李老头翘着嘴角直骂这两人不省心,一百多块钱呢,就这么塞到枕头底下,不是没脑子是什么。

但他心里到底是好受的,女儿儿子都是孝顺的,只这一点就能让他脚底飘起来,这几天看着老三家两口子也和睦了不少,李老头一颗心总算落在了肚子里。

李婆子把钱拿在手上,眯着眼睛数了一遍又一遍,简直心花怒放,“算这两兔崽子有良心,一百多呢,再盖一间草房都够了。”

李老头伸手刚要拿钱,没等他碰上,李婆子就连忙把拿钱的手缩到背后,警惕的看了他一眼,“你要干啥,这钱我保管!”

她倒是不担心那两人在城里的怎么过,气的李老头直瞪眼,他原想着,卫国和红英下次回来的时候,再把钱给他们,看老婆子那样子,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咋的,就你会考虑,”李婆子撇嘴,“我生的娃我能不了解,除了老三是个傻的,其余的一个比一个精,还能让自己过的不好咋的,就你是亲爹,我就不是亲娘了,我儿子闺女孝顺我的,凭什么不接着,看你那个死样子,一看就是个穷鬼命。”

李老头说不过她,吹胡子瞪眼的下炕走了,熊婆娘,就是欠打,等他哪天手闲下来非揍的她哭爹喊娘不可。

时间一晃一晃的过,转眼间,纺织厂招工考试就要开始了。

李大妮早一天就住到了李卫国家,等到考试的那天,早早的就去了考场外面等,她攥着拳头,满腔热血的看着不远处的厂房,这就是纺织厂啊,要是考上了,以后可就是这里头上班的工人了,可以拿工资,吃供应粮,穿新衣服,找个城里的对象,那可真是太好了。

想着可期的美好生活,李大妮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进考场。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等到出考场的时候,她就没有这么乐观了,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垂头丧气。

结束考试的时间和李卫国下班的时间差不多,一打下班铃,他就跑来这里等了,看着神情怏怏不乐的李大妮,忙担忧问道:“大妮,考的咋样啊?”

李大妮闷闷不乐,听声音都快哭了,“……不咋样,好多我都不会,有很多好像都是高中的知识,我没学过。”

啊,还能这样?不是说招初中学历的吗?李卫国惊讶的张了张嘴。

看这样子,招工无望啊!李卫国心里有些失望,但他又不敢表现出来,害怕惹侄女伤心,就一路安慰着李大妮几,带着她去纺织厂食堂吃饭,还大方的要了肉菜。

一晃半月过去,李家的新房已经做好了顶,纺织厂的招工名单也出来了,里头果然没有李大妮,看到张贴出来的红纸,上头有几个熟悉的名字,李卫国心里也就明白了,头一行的两个人一个是副厂长的女儿,另一个是工会主席的侄女,剩下的两个不认识,不过想想也得是有关系的人,看来大妮这次是陪太子读书了。

他叹了口气,跑到邮局打了个电话。

红旗生产队唯一的电话在大队部,赵建军接了电话,电话那头的李卫国就拜托他把这消息告诉李家一声,赵建军爽快答应了。

不过他也没为这事儿专门跑一趟,而是拿了喇叭喊了几遍,让李家来一个人到大队部,说是有人找。

李大妮去了。

从赵建军口里得知招工失利的消息,虽然早就有了心里准备,但是李大妮仍然有些闷闷不乐,工作多不好找啊,下次招工还不一定啥时候呢,偏偏她没抓住这次机会,真是太气人了。

新房的墙都打好了,顶也做的差不多了,就只剩下溜瓦片了,老房子已经彻底的收拾好了,草顶扒了换上新瓦,挨着东屋的一间新房也盖好了,剩下的就是男人的活,李婆子总算能歇一歇了,干了这么多天的重活,一身骨头都快散了架。

正好今天没事,她姐去呆在家里纳鞋底,手里的鞋底刚纳了两行,李大妮就从大队部回来了,看样子有些不高兴。

她抬眼问了一句,“咋啦?是你二叔还是你姑打电话了?”

“……我二叔打的电话,说是我没考上纺织厂。”李大妮的声音闷闷的。

李婆子一听,鞋底也不纳了,“没招上?竟然没招上!你说你上了这么多年学,花了那么多钱,能有个啥用,还不是回来在地里刨食了,那可是铁饭碗啊,考上了就能吃供应粮,多少人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你说你这个猪脑袋,咋就没考上呢。”

她气的直拿手指戳李大妮脑袋,她不懂考试,但叫她来看,没当上工人,李大妮就是白上了这么多年学,要是早早的就在家里干活,这会子都挣多少工分了。

李大妮也不敢闪躲,坐在那里任由李婆子教训,心里委屈,这事也不能全怪她吧!

“行了行了,”李婆子烦躁的摆手,“别哭丧一张脸了,没考上就没考上吧!老天爷还能饿死瞎家雀不成,咱在另外想办法。”

不行,确实得想个法子,那么多年的学费不能浪费了,淑芬认识的人多,得托她去打听打听,看县里还有没有要人的地方。再不济,就给大妮相看一户好人家,把她嫁过去以后吃不了苦也拖累不到家里。

想起一出是一出,李婆子立马翻身下炕,就要去找她五弟妹商量这事。

她到李梅梅五奶奶家,把来意一说,人家就拉着她的手,推心置腹的道, “大妮长的周正,人又勤快,还读过初中,今年也才十六岁,这么好的条件配公社里哪个后生配不上,就算配那些年轻干部也是合适的,你这么着急忙慌的给娃找对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咱娃有啥问题,你急着把娃嫁出去呢。现在的社会就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乡里到处都是找不到媳妇的光棍汉,你见过嫁不出的老姑娘?反正啊,以后有你操心的地方,现在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

这么一想,确实有道理呀!她是嫁孙女,又不是娶媳妇,这么着急干啥,有女子的人家就是要矜持一些,上赶着就被人瞧不起,以后要彩礼也不好开口多要。

给大妮找工作的事情困扰着李保国夫妻,谁不想让自己家娃进城当工人,但这工人却不是那么好当的,一份正式的工作可以往下传,就像过去的传家宝一样,谁不眼红。

下午吃饭的时候,李梅梅突然想起自己白天在学校的时候,几个老师坐在一起闲聊时提起的事情,连忙道:“听说咱们公社也要组织一个畜牧站,要不让我姐去哪儿试试吧!”

第23章 工作

一家人全都停下筷子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