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下)抢粮,称侯(1 / 2)

初冬的一场大雪降临在马邑上空,把世间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片银白色。寒风如刮骨的钢刀,一刀刀切向万物众生。但这并不能阻止马邑周边正在辛勤劳作的人们。

数个工地一起开工,丈量土地,搭建房屋,翻耕田地,干得是热火朝天。人们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里。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谢天虎和李靖一路走来,视察了几个工地,还比较满意。虽说有些流民骨瘦如柴,行动迟缓,但到目前为止,至少没出现过冻死、饿死人的情况。这对于乱世中的流民来说,已经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君臣俩漫步来到粥棚,一勺舀起,里面尽是清汤寡水,米粒数都数得清,谢天虎不由邹了邹眉头。

李靖也知其中原由,解释道:“主公,眼下府库空虚,又要接济流民,只能先如此了……”

谢天虎哪能不清楚自家家底,叹了口气说:“唉!那就想办法多熬点姜汤供百姓取暖。”

李靖:“主公明鉴,照这般速度消耗下去,马邑府库只够支撑到来年开春,还望主公早做打算。”

谢天虎:“杜伏威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李靖:“尚未有消息传来,江淮距马邑路途遥远,沿途盗贼四起,就算杜伏威有心送黄金来,怕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到的。”

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这杯远水本就不多- -!君臣两人忧心忡忡的回到府衙,把诸校尉召集起来,集思广益,商讨怎样才能渡过眼前难关。

有校尉建言:“可否先不要再接收流民了,等来年开春再说。”

谢天虎:“朝令夕改,乃自取灭亡之道,况且扩充人口本就是马邑当下的大政方针,动摇不得。”

又有校尉提议说:“主公,咱们能不能向突厥那边借点粮食应付粮荒?”

谢天虎一听,差点没喘过气来- -!颇有些恼怒的回答道:“突厥人不主动来抢马邑就算不错了,你还指望向他借粮食来应付粮荒!这不是大白天说梦话吗……咦!等等,你这个主意好,立刻派出一路使者,去向突厥借粮。”

众校尉不解,只有李靖若有所悟,点了点头。

谢天虎向众人解释说:“咱们向突厥借粮,并不是真的想要从他那里借得粮食缓解饥荒,而是转着弯的告诉突厥人,马邑现在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你们要抢就去别处抢,莫要来这里。如此一来,再加上赵德言从旁说话,突厥人很有可能今年就看不上马邑这块硬骨头了( ̄︶ ̄)”

众人恍然大悟,齐声说道:“主公高见。”

话说回来,一大帮人讨论了半天,还是没能解决根本的粮食问题,会议厅的气氛有些沉闷压抑。

最后,校尉阳四憋了半天,涨红了老脸,小声的说道:“主公,要不然,咱们还是按老办法,去抢吧。”

“阳老四这个建议不错,值得一试。”

“眼下确实也只有这一途,别无它法了。”

“抢就抢吧!反正咱路熟- -!”

说到“抢钱、抢粮、抢女人!”那可是马邑军队以前的强项,前一刻还颇为沉闷的议事大厅,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回应,恍如一个在沙漠中垂死挣扎的人,看见了一汪湖泊一样。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还是去“抢”,这让谢天虎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怎么走上了刘武周的老路了- -!

好嘛!既然没办法,那就只能去抢了,但是抢劫的对象要先明确,这样才好制定出响应的抢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