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节(1 / 2)

并不是漠视,而是没有好感。

这问题就很严重了。

因为他心知肚明,嬴政虽然重视自己,但是最重视的还是叶孤城。

对嬴政来说,叶孤城是父亲啊。

而且是永远不会犯错,理想中的父亲。

父子之间,并不是每一对都有矛盾,也有关系十分和谐的父与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亲要跟得上时代,而且要有威信。

所谓的威信,就是父亲对孩子的要求,都是他自己能做到的,而不是以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自己的孩子。

叶孤城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因为他自己就是近乎于“完美”的存在啊。

种种原因导致,嬴政与叶孤城的关系一直很好。

赵高从来就没有奢望过自己能够掰倒叶孤城,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到如今,唯一希望的,也不过就是险中求富贵罢了。

他希望嬴政能因为自己出色的办事能力而看重自己。

身为宦官,只能从揣度帝王的喜好入手了。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天生就没什么是非观念,就算是死多少人,也不会动恻隐之心。

赵高就是这种人。

只不过在这个草菅人命的时代,他并不显得突出,又因为嬴政没有让他做多太多与人命相关的事,他的这一特性根本就没被发现。

然而今天,他的这一特性被发现了。

赵高跪在嬴政的面前,他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濡湿。

赵高没有想到,自己的小聪明,竟然会招致这等结果。

虽然知道秦国有新法律,他本人却对这法律并不感兴趣,甚至没有刻意地理解过,赵高认为,自己是嬴政身边的人,就算是触犯了法律,都不应该与平民百姓相提并论。

不是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他虽然不是大夫,但也是在咸阳宫中走动的人,在宫中走动,某种意义上比平民百姓面临的危险更多,他们一旦触怒了贵人,被打杀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啊!

但之前便说了,嬴政是一个很崇尚法律的君王,他心中虽然对人权没有哪怕模糊的认识,却知道宫女宦官是不能不找理由地随意杀死的。

宫中的人若养成了这习惯,又有什么资格谈法律?

他们本身就是违反法律的第一人。

赵高跪在地上,头死死地贴在地面上。

他在等待前方未知的命运。

嬴政非常为难。

因为他在纠结,怎么处理赵高。

赵高的行为,绝对是没有回旋余地的死刑。

但嬴政是人啊,小高子从他童年时期开始陪伴他到现在,养猫狗十多年尚且会产生情感,更不要说是养一个人了。

就他个人来说,是不希望赵高死的。

而嬴政的地位又决定着,如果他让赵高活了下来,没有人会说什么。

但就算是没有人说什么,嬴政自己却会不安。

他才修订完秦国的法律,在将原本的严刑峻罚放宽之后,新的秦国刑法可以说是非常合理了。

但就算是再合理的法律,杀人偿命这一条都是成立的,秦国可不是未来的西方世界,会因为人道主义精神而废除死刑,事实上,就算是在遥远的未来,中国都不会是一个废除死刑的国家。

这是正确的,就算是叶孤城都这么认为。

他是个尊重男女平等的人,身上应该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但正因为如此,才认为死刑是世界上唯一不应该被废除的刑罚。

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并不是简单的剥夺自由就能偿还的,这会给未完全成熟的,未完全进化的部分人一个信号。

杀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

就像是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少年叫嚣着要在成年之前试试犯法一样。

赵高杀掉的人,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可以计算的了,那是一个能用庞大来形容的数字。

因为他是一个残忍并且心思缜密的人,放火之前封住了后宫的门,保证女人们无法从宫门中逃出去。

如果说赵王太后应该死,那些赵王的嫔妃则是无辜的,她们甚至都称不上赵国余孽,赵王同党。

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不是赵国人,而是其他国家的人,是胡女。

也就是说,她们是倒霉的无辜者。

所谓的倒霉,针对的是她们会成为官妓这件事,而不是会被牵连杀死。

死在火中,这已经不能用倒霉来形容,而应该被称之为不幸了。

嬴政还在犹豫。

他下意识地寻找周围人的视线,想要从大臣的脸上得到一点提示。

他无法下定决心,所以想从其他人身上获得力量,一点点赞同就好了,无论是杀还是不杀,只要一点点提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