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后来回国她就更忙了,根本没时间办这件事。

她回国的原因是应导师相邀参加一次古文学研究,为了这事,她把自己的事业重心调回国内。

原来几年前,一支国家考古队不知从哪个角落取回一张地图,据极其抽象的地形地标图大概推测那是一幅春秋时期的画。如果属实,那么国家可能发现了一处春秋时期的墓室。

可不得了,这可是一项惊喜而重大的发现。

考古队本想一边挖掘,一边找人破译画上的古文字。

不料,墓室里机关重重,闯第一道门时整个考古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名教授被人手快推出阵外幸免于难。

那位教授是领队之一。

他向国家汇报了此事,国家曾两次派专业队伍帮他,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任务没有丝毫进展。后经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或许那幅画能给大家一个提示。

地图保存完好,虽然破旧,仍能清楚看出字迹。

上边除了抽象画,还有两首古诗词在,可惜无人能成功破解诗词中可能存在的密码。

其实,这种国家级的寻宝轮不到苏杏一个刚刚成长的小学痴参与。奈何拖的时间太长,纸包不住火,华夏找到春秋古墓的消息不知怎的被人传了出去。

虽然查截得快,泄密者来不及报详细地点,但走漏的风声收不回来了,国内外的一些非法分子开始蠢蠢欲动,四处寻找古墓地点的所在。

夜长梦多,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国外科技先进发达,如果被他们抢先一步盗取里边的文物将是华夏的耻辱,也是一大损失。形势紧迫,官方只好接受相关方面学术领袖的推荐,让苏杏这个名字进入破译古文的候选人名单。

第10章

苏杏从小对古文化非常感兴趣。

她觉得,古人用来描述心情的诗词优美贴切,古人的衣裳华丽端庄,发式及妆饰讲究而多变……光辉灿烂的古文明令人醉心,让她格外着迷。

所以,她很小就熟读诗书,经常一笔一划地描绘古代仕女们的优美风姿,以及青山幽林等美景。

她还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常常根据一句话或者一段诗词判断其作者的年代与个性特征,甚至揣测对方身上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潜在小习惯或小爱好等。

说难听些,她这德行在别人眼里就是神经质。

在求学过程中常遭同学、老师们的取笑,笑她异想天开,狂妄无知,说她有空胡思乱想不如专心学习。

总的来说,文人的优点缺点她都有。

既有些酸迂,又有些清高,对旁人给她的差评不屑一顾。

所幸大学时期遇得明师指导,她的文学素养更上一层楼,强大的想象力彻底放飞自我。很多连导师都不敢胡乱猜度的地方,她敢想敢说,在特定的场合勇于说出自己观点,然后举证查证,不眠不休。

在这过程中吸收新颖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在导师们眼里,她就像一头放养的犊子,不知天高地厚地满世界撒欢奔跑。

如今国家征召,到了验证她成果的时候。

经过一次次的严格筛选与尝试,候选人名单一个个被否决,今天终于轮到她上线。

在此之前,她在国内外的一言一行皆被严密调查过,包括她在国外读博与工作等细节。官方甚至用了一段时间暗中观察她在国外的所有表现,看她是否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因为那种人最容易被外国组织策反。

而推荐她的那位老领导,正是她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的导师。

师父师父,亦师亦父。

在一位好老师的心里,一名好学生等于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些成就,家长免不了四处炫耀,苏杏在业内的小名气就是这么来的,也是后来郭家死不放手的原因。

在进入候选人名单时,那种小名气很快就被压下了。

因为她参与的行动非常隐秘,行踪要保密,名气大对她没好处。

所以,那段时间里,郭苏两家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还好,她不负师长们的期望。

不但成功破译古文,并跟随考古队顺利进入墓窟,又在墙上再次读出破解阵法的信息,让大部队安全到达主墓室。取出里边的文物,然后古迹面世,断绝他人的非分之想。

这一去就去了一年多,由于成绩斐然,她不但得到国家认可,还取得继续参与其他相关任务的资格。

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的话。

解译古文破墓内机关的工程,不是经常能遇到的。

她参与考古队的事情仅限少数人清楚,不宜外宣,但不妨碍她在国内的工作。她拒绝了很多研究机构的邀请,接受国内一所名校的聘请担任历史文学最年轻的一位女教授。

虽然可能甚微,但她已经深深迷上与古人斗智斗勇的工作方式,特刺激,特别有动力。而远离民间自建的各种教学机构,能避免被有心人利用;少与国家体系产生牵连,避免惹人注目。

如此,才不会影响她日后参与任务的机会。或许是天性使然,与男人相比,学术研究更加吸引她。

所以,在世人眼中她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作为女人,她是失败的。

待她终于有空已是三年之后,经一名竞争者的恶意提醒猛然发现自己还是有夫之妇。于是,她委托律师替自己办离婚手续。要不要男人没关系,自由之身还是要的。

这些年过去了,郭家如今儿孙满堂,生活美满。

小三又生了一个女儿,小四也是,郭家每天都热闹非凡。郭景涛乐在其中,但他依旧惦挂着远在他乡的妻子,并年年找人查她在外边怎样了,有没受欺负等。

妻子很努力,在工作方面能得到国内外文学界的知名人士的认可与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