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 2)

旺夫命 南岛樱桃 2945 字 17天前

毛蛋在信上写了, 讲他合计带父母兄弟迁上京城, 不过这事没最终定下, 还在商议之中。他细细阐明了自己的想法, 提到叔叔是做大官的, 眼界较常人宽, 想请叔叔帮着斟酌一二, 看这事到底可不可行。对他们家来说到底是上京更好,还是说就留在老家这头。

三房这对夫妻里面,姜蜜是更闲也更爱管闲事的那个, 也可能女人家天生爱操心……卫成就比较少过问这些,很多事情都是从夫人口中听说。

可既然毛蛋亲自修书来,他就帮着斟酌了一下。

觉得吧, 上京也好。

本来大房那边田地这些早脱手了, 他们没牵绊,好走。还有就是为双亲考虑, 父母亲也有些年头没见着长子长孙。另外卫成对毛蛋还是有些许的不放心, 怕他后面又一时兴起搞什么事, 想着离得近点也有好处, 方便教管约束……

任何事情, 有利好就有不好,叫卫成看来大房这个决定是利大于弊, 故而可行。他这么想着,也提笔回了封信, 准备到淮安后再送出去, 这封信上第一写了他的看法,还有对大侄子毛蛋的嘱托,告诉他假使真的决定好了,北上之前须得将老家那边安排得妥妥帖帖,卫家祖坟包括学田祭田都要人照管,马虎不得。

他回信的中途姜蜜来送了个鱼片粥,等他用完收了碗,又等了半天看男人忙完才去问到:“写什么呢?”

卫成没多嘴,取了信纸递她手里。

姜蜜接过来,问:“方便我看?”

“不是为公务写的,你看吧。”

姜蜜拿着信纸坐到一旁,展开从头看起。她埋头看信,卫成抬眼看她,待姜蜜把信读完,卫成也将目光收回,伸手去端案桌上的茶碗。

“这事,我听荷花说了。”

“夫人是指大房合计上京的事?”

“没错。荷花登船之后同我闲聊了一场,说了些他们回乡以后遇上的事,不光提到大嫂和毛蛋有迁上京城的打算,二嫂估摸也有。她不是想让你推荐登科去更好的学馆吗?你说不到时候,也讲了因由,但我觉得二嫂并不相信,只当咱们是成心阻她儿子前程。这次卫虎他们出门,二嫂又提了那事,让他大儿子为二儿子说话。虎娃跟咱们两年,也知道你的脾气,他登船之后就没有要提,今年还是办不成事,二嫂可不得急了?她觉得京城啊,官学私学肯定都多,又多又好,自然会生出那念头。”

先把事情说明白了,姜蜜又提到荷花的反应,说虎娃媳妇跟她姑也就是大房的陈氏亲,跟她婆母不怎么对付。她宁肯年年送孝敬回去,也不想同公婆生活在一处。

对李氏心里只有登科这个事,她很膈应的。

卫成说:“也在预料之中。本来哥哥屋里头的事兄弟不该多嘴,我只跟夫人说。虎娃他心里应该也能分出好坏,也知道他爹娘偏心过了,没说什么一则他不是孩子了,他二十多岁的人离了父母也过得了。二则他对双亲有感情,有些话荷花说得出,因为是做媳妇儿的。虎娃说不出,他是二嫂手把手带大,存着血脉亲情。哪怕二嫂如今待他不好,他还记得当年的好,登科出生之前,二嫂巴心巴肺疼了虎娃好多年,早年闹分家一方面也是为虎娃考虑。当时你没嫁过来,我记得的,那会儿大房只有毛蛋,二房只有虎娃,嫂子们想分出去单过是为自己小家打算,是为儿子打算。虎娃前面忍那么多年,总归是心里有愧,觉得辜负了他爹娘。”

姜蜜听着好笑的摇摇头。

卫成问她在笑什么,她道:“我笑是觉得他这样的少见,多数人都习惯把问题推给别人,直接反省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对的少。”

“他现在想法慢慢在变了,我之前就说过他,不要出了任何事都觉得是自己没做好,你只有那么大本事,也尽力了,就没必要把责任一肩挑。想想看,科举这条路要是随便谁都能走通,当官还有什么稀罕?既然这本来就是个不容易做成的事,你努力还是没法达成就没必要去愧疚。至于说辜负别人期待这更好笑,人活着第一还是为自己活。”

“别说他那个情况,就说咱们家,假使卫彦或者卫煊说不想走你这条路,有了别的追求,我当娘的总要听他说说,那要是条正道该支持就支持他,没得说儿子不考科举了我连儿子也扔了不要。”

愧疚这个东西就和情分一样,是会被消耗掉的。

用这个拿捏人,迟早会陷入拿捏不住的尴尬。

虎娃现在其实都有些变了,出来见得多了,已不像早两三年那么愚,方方面面变了很多。“他们家庭内部的问题虎娃和荷花总会商量着自己想辙儿,只说上京这回事,我以为没那么容易成行。任何大事总是要男人拍板,二哥真不像是能冒那么大风险的人,怎么可能把田地家舍全抛了拖家带口上京城?要是登科的求学之路不顺,他们在京城找不到出路怎么办?散尽家财再空着手回去吗?”

卫成同意这个说法,颔首道:“倒是有可能托大哥带登科上京求学。”

“就不说大哥大嫂会不会答应,我看登科就离不开娘,要他去他娘不去,不行。”

……

夫妻两个说下来,就觉得二嫂想得再美也很难落到实处,还是只能指望登科读出个名堂,至少先考个秀才功名,连秀才都不是怎么计划都嫌多余。

只是南下途中闲来无事说了一通,到淮安之后,卫成一天天的为漕运上的事情忙活,姜蜜想着明年就不来南边了,她抓紧这最后的机会,该看的看,该添的添。

日子还算平顺的过了一段时间,到五六月,荷花学字满一年了,这一年里她下了很多苦功,也算小有所成。看到她最近一年多的变化,姜蜜很为她高兴。

也就是六月份,姜蜜收到京城送来的家书,卫彦在信上写到国子监已经紧张起来,有许多监生都决定在这科下场。因是科举年,皇上任命了一票翰林官做地方乡试主考,这些人陆续出京,他父亲的好友唐大人便在其列,更巧的是,唐大人任主考的就是他们老家那一省,卫彦在信上调侃,说幸而家里没有赶这届乡试的,否则说不好还得避嫌,毕竟卫成同唐谦关系着实不错,卫成还是唐谦的恩人。

卫彦说,唐大人离京之前派人来过府上,问他们要不要帮着捎带什么,爷奶拒了。想着人家南下是去办正事,主持科举的,还是别拿自家那点鸡毛蒜皮去麻烦人。

再说乡试在省城进行,距松阳县还挺远,家里也没什么要紧事。

唠唠叨叨一大堆,卫彦最后说,其实是怕二婶生幺蛾子,老太太说顶好别叫她知道这届乡试主考唐大人受过父亲大恩,否则她没准能下血本先去买个秀才功名,直接把登科送到乡试考场上去。

姜蜜看完大开眼界:“秀才还能直接买???”

卫成说乡试以下级别其实都不叫应科举,秀才考试真的不难,完完全全由地方上组织,比起后面的乡试会试殿试既轻松又宽松,操作的余地也大。“说起来,要不是外头人人都知道我们兄弟不睦,早几年可能地方官就拿这个去做人情了。起初因为我们兄弟有矛盾,这事没成。后来大家伙儿都知道我的为人,也没人敢生这念头。不过要真下了决心,肯花钱,买个秀才不难,只要别占了人家廪生的名额就生不了事。”

姜蜜坐到卫成身边,抱着他胳膊问:“我都不知道这个,怎么爹娘这样清楚?”

卫成往她耳边贴了贴:“我猜就是卫彦同他们说的。”

“真没想到唐大人还能被派出去做主考,并且是我们那地的主考。”

看她一脸新鲜,卫成笑道:“许多翰林官都被派出去做过乡试主考官或者副考官,照一直以来的习惯,派出去这些只要能把差事办好回京之后应该就要准备升官,唐谦在翰林院也有好些年,这是熬出头了。”

被他们念叨的唐谦人已经到了卫成他老家省城,跟他一起的还有唐怀瑾,唐怀瑾这是效法卫煊,说难得有这个机会想出去看看。他们动身之前就知道即将要去的是卫成的家乡,到地方后才知道卫成在那片有多出名。赶科举的人人都拿漕运总督卫成做表率,都想成第二个他。通过《卫大人传奇》那个书,他们了解到卫成以前读书时候的样子,有很多人学他,别地儿读书人爱着白衣,他老家那边流行蓝布长衫,靛蓝黛蓝都是时下流行。

有些乡下读书人,穿个蓝布长衫,背个书篓,看着真就是高仿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