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2 / 2)

小森林 白一墨 2025 字 1个月前

靳枫手撑着地,爬起来,把她也拉起来, 伸手要帮她拿相机。

女人摇摇头, 把机抱在怀里:“我自己拿。”

“……”他无奈笑了笑, 没再强求,揽着她的腰, 两人并肩回到车上。

车子很快重新启动。

靳枫看向前方,专注着开车。

鹿鸣看着窗外,虽然他没有回答,她自己心里却已经有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见到他的朋友的时候,她心里的答案终于得到了确认。

他的朋友真的就是乔森教授。

鹿鸣只在程子涛的电话里听过他的声音,洪钟一样响亮,充满活力。

她以为他最多四五十岁,却没想到,是个高高瘦瘦的老头,年龄至少六七十岁了,穿着户外运动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她完全想象不到,这么大年纪的人,长年在野外出没,为了观察雪豹,还能到处爬山。

“昆,我是你们的红娘,不对,我是你们的月老,是不是?来,红包给我。”

乔森教授见到他们,眨巴着眼睛,满脸孩子气,用带着翻译腔的中文,伸手向靳枫讨红包。

“在我们中国,一般都是年纪大的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我二十八,教授您今年多大?”

“……”乔森教授立刻就笑了,脸上虽然满是皱纹,却红光满面,看起来精神非常好。

两个人很有默契地击掌,碰肩膀,再拥抱,拍拍对方的肩膀,看起来像兄弟一样。

之后,靳枫向乔森教授介绍她。

“这是我的妻子,鹿鸣。”

“鹿叫?”乔森脸上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不是鹿叫,是鹿鸣。”

“鸣不就是叫的意思吗?”

“……”鹿鸣不知道这是他的幽默,还是外国人对汉语文字匪夷所思的理解方式,笑道,“乔教授您好,您叫我鹿就行。”

“好的,鹿,你拍的照片,the family,我在美国自然博物馆第一眼看到,就特别的喜欢,有雪豹,有鹿,还有昆,你们真的就是一家人。”

“谢谢乔教授,照片的中文名叫《呦呦鹿鸣》,取自我们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的一首诗《小雅.鹿鸣》。”

“我知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对不对?”

“对。”

鹿鸣很意外,乔森教授竟然能把诗背下来,虽然只背了一小节,很吃力地咬文嚼字。

“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调皮地耸了耸肩。

“大体讲的是,原野上有一群鹿,在欢快地鸣叫,吃艾蒿,主人宴请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有家的寓意。”鹿鸣向他解释。

“太精彩了,所以说,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一幅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如果人类能像对待宾客朋友一样对待动物,那就好了。”

鹿鸣刚要接话,被靳枫抢了过去:“你们一定要杵在路边讲话吗?”

车子停在路边,他们站在车尾,两个人相视一笑,像是熟识多年的老朋友。

“走,鹿,我们去里面,卓玛和格桑,姐姐妹妹两个人,准备好了,扎西德勒。”乔森教授说道最后,两手一挥,做出热烈欢迎的手势。

“好。”

三人并排穿过马路,靳枫牵着鹿鸣的手,他在中间,与乔森教授边聊边走,问起他在昆仑山附近雪豹研究调查的情况。

他们进入一条巷道,转了两个弯,一直走到尽头的一处铁门前才停下来。

铁门是打开的,门口站着两个扎着长辫子、穿长裙的女孩,高一点的是红裙,旁边那个是橙黄色长裙,颜色都很鲜亮,胸口镶钻,下摆绣着亮片。从服饰就能看出,她们应该不是汉族人。

她们应该就是乔森教授提到的卓玛和格桑姐妹。

“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

他们一来,她们齐声说藏语的欢迎,很热情地迎接他们进入院内。

院子里放着一张木床,上面有一张小桌子,靳枫和鹿鸣坐一边,乔森教授坐另一边。

卓玛和格桑姐妹俩没有上来坐,一个站着,一个在忙碌。

鹿鸣感觉有些奇怪,她们没有说当地的话,这地方和藏北地区隔了一座昆仑山。

靳枫后来告诉她,她们不是当地人,曾经是藏北地区南部草原牧场的牧民。

穿橙黄色长裙的那个女孩,声音像黄鹂鸟一样,婉转清脆,眼睛在靳枫身上掠过,匆匆低下头,脸红得像熟透的西瓜瓢。

乔森教授在旁边介绍,她是妹妹格桑,年纪还小,不到二十岁,有些害羞。

姐姐卓玛到底年长,招呼他们入座,端茶倒水,还把准备好的葡萄、哈密瓜之类的水果端上来,礼节很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