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多久时日,刘渊降诏,周王刘珝、郑王刘琤分别入吏、民二部任侍郎,协助尚书主官理事。大夏六部,权责就以此二部最重,放这两尊“大神”至此,可见刘渊之用心。
从之前让刘珩入兵部,朝堂的聪明人就对此有所预料,刘渊这是正式考察诸皇子,欲择一而立储。继承人之位,从刘渊建夏开始,就有人不断提起立嗣之事。
早年的时候,刘渊还可以诸子年幼为借口推脱。然而如今,十几年都过去了,诸子长成,且在刘渊有意无意的放任之下,各自都聚集了一波势力。刘渊再想压制,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再者,刘渊的岁数,也不小了,将入不惑,已经是爷爷辈的年纪了。
刘渊自是不急,但上下替他着急者,数不胜数。对立太子,夏国上下,不论胡汉,乃共识,早定国本,没什么错。
此前,所有人的目光大都集中在长三子上,不只是年龄上的优势,少而随军,入军伍,治理县邑,又是封王。不过随着刘瑞、刘琝两个皇子也慢慢长大,快到及冠的年纪,也吸引了一些人的关注。
尤其是刘瑞,这可是皇后刘芷的儿子,虽然刘渊对立嫡立长并不怎么感冒,但刘夏汉化至此,还是有不少人嫡长制的拥趸的。尤其刘芷大汉公主的身份,刘瑞身上流着汉室宗室的血脉,对汉官比重越来越高的刘夏来说,感情上是更容易接受的。
如种邵,就曾上书刘渊,请立刘瑞为太子,被毫不犹豫驳回。不过也籍此,让更多的人“觉醒”了,除了三亲王,还有“最具太子气质”的瑞皇子。
包括刘珩三兄弟与一众大臣在内,等刘瑞十六岁及冠,他也将加入夺嫡之争,有的事情,是避免不了的。就算其无心,其他皇子可不会这么想。身份血统的缘故,让他先天上就会有一批人支持他。
残酷的北方大战结束,天下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趋于稳定,各国都将默默地舔舐伤口,恢复民生,积攒实力。刘夏也不例外,接下来诸子夺嫡,将是胡夏内部发展的主节奏。
以刘渊如今的态度与安排,占尽优势的还得数陈、周、郑三王,且三王之争,开始激烈起来,慢慢地碰撞了。
长安市井之间,已有人拿刘珩的伤腿说事了,流言蜚语,传言夸张。而刘珝,亦有人攻讦其骄横跋扈、广募门客、蓄死士,图谋不轨。而刘琤,别看他低调,想给他编排点是非不矩之事,岂非易事。何况,他还真就有些是非,只是未被曝出来罢了。
如今还只是三王,用不了多久或成五王,要是刘渊属意再模糊些,再等几年,刘琅、刘珣这些幼子也长成,情势只怕更乱。
储位之争,是有得玩,有得刘渊头疼的。
......
入吏部几日,刘珝感觉并不算好,他以亲王之尊主事,按理说职权甚大,就算上面压着个尚书,也算不了什么,怎么都要给他点面子。新官上任,刘珝是迫切地想干出点成绩。
不过吏部尚书赵息,还真就不怎么给他面子。对他的一些主张,各种否决。大夏的六部,是在刘渊的主导下构建的,以其优越性,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但此方面,也是在不断优化完善中,新官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了,发展了数年,才形成此时的刘夏吏部。
刘珝初坐堂,便想要动起来,想要留下属于他周王的印记,想要安插他的人手,想要所有人接受他的主张。哪怕他是亲王,赵息也果断拂其面子。
“殿下,王府来讯,王妃要生了!”被刘珝要来当侍卫卫率马休向刘珝禀道。
刘珝正于吏部存档中,熟悉夏国上下官员的资料,闻言,面上一喜,当即放下手中卷章,一挥手:“走,回王府!”